山西葬礼风俗讲究有哪些地方呢
山西葬礼有不少讲究呢。
人去世后,家人得先给死者换寿衣,然后设灵堂。
灵堂里摆供桌,桌上有灵花、牌位、祭器和祭品,还挂着死者遗像。
两边放着童男童女、金银二斗等纸扎和陪葬品。
出殡前一天是开悼或开吊的日子,这时候要把棺木移到灵棚里,叫移灵。
亲友来吊丧,都得按“死者为大”的规矩上香跪拜。
像沁县叫“跪草”,曲沃叫“跪灵”,闻喜叫“坐草守灵”。
古代丧礼里,亲友哀悼有吊、奠、赙三种形式,山西民间有不少变化。
平定吊丧时有的用猪头、鸡和面鱼,叫“三牲”,有的用20多个面饼,叫“蒸炉食”,赙就用现金,姻家还会加酒食,叫“上祭礼”。
闻喜等地吊丧时奠、赙都有,一般亲友至少拿两个大馍,每个重2.5市斤,至亲的奠品就更丰富了。
岚县一带有“管炕”的习俗,就是本家、邻里或亲友帮丧家招待宾客的住宿和饮食。
先请炕,丧家请炕主来定炕数。
然后管炕,头天祭祖后,总管把宾客分给炕家,炕家招待宾客,晚上一般吃面条,取亲戚往来长久不断的意思。
出殡后宾客吃殡饭,再回炕家休息,下午散客。
最后是谢炕,下葬后第二天中午,丧家设酒席感谢炕家。
五寨出殡头天晚上有“叫庙”的习俗。
家人和亲友抱着牌位,打着引魂幡,提着灯笼,吹着鼓乐到附近寺庙庵观或遗址招魂。
设祭后,家人喊着死者大哭回家。
到家后给死者“开光”,用净水擦脸,擦脸的水由儿孙、女儿及外孙分喝,然后重新封棺。
兴县晚上讲究“伴灵”,亲友在灵堂饮宴通宵。
五寨是死者的子女、孙子和外孙哭着守灵,叫“哭灵”。
太原等地,亲友晚上带香烛、纸钱和果盒到灵前祭拜,叫“辞灵”,大同一带则在出殡前三天进行。
临猗在出殡头天晚上有“暖窑”的习俗,家人带香烛、纸钱和酒食到墓穴祭奠。
闻喜是死者儿孙在墓穴四角点火,翼城是儿孙和至亲在墓穴用木炭火煎食油饼,分别叫“暖窑”“暖房”。
出殡时也有讲究,有的地方由死者长子出门烧化纸车、纸马等,还提一罐红豆稀饭,从家门撒到坟地。
闻喜是家人、亲友一起到村外大路口,拜礼奠酒后,把写有死者姓名的牌位插到纸马上烧掉,表示死者骑马离去。
送行时哭,回来就不再流泪。
在出殡前,死者像生前一样,一日三餐由家人亲供,清晨盥洗用品也按日常安排,每次供奉家人都要痛哭。
服务咨询
如果您有 临终关怀、入殓化妆、灵车接运、殡葬用品、灵堂布置、追悼告别、墓地安葬、祭祀追思、绿色殡葬 等方面的相关服务需求,欢迎拨打24小时服务专线:95154。我们提供免费咨询服务,专业团队将竭诚为您答疑解惑,提供一站式殡葬礼仪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