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时候葬礼如何穿戴装备
在古时候,葬礼上的穿戴装备可有讲究了。
人去世后,首先要给逝者换装裹,就是换上寿衣。
一般人过了50岁就可以准备寿衣的布料,70岁就可以预做寿衣了。
寿衣通常是棉的,穿单数为吉,三件、五件这样。
寿衣的款式一般有棉袄棉裤1套,外套长袍1件。
男的戴风帽,平顶瓜皮帽,女的戴护白披肩的风帽,叫“观音斗”。
布袜浅鞋,鞋底有的绣,画莲花图案。
还有黄色硬胎元宝型头枕、脚枕各1个,黄色褥单和白色盖单,这叫“铺金盖银”。
稍微好点的寿衣,男装能套马褂,女装有着明朝服饰的,外罩对襟大领氅衣,被褥也更讲究,有绣游龙戏凤等图案的。
最高级的,男装袍外穿清装官氅补褂,戴清装官帽;
女装裙氅外套霞帔,戴凤冠。
寿衣里面的衣服是自家缝制,外面套的一般去寿衣店买。
制作寿衣有不少讲究,针线不能打结,不能在寿衣上钉扣子,换装裹时要把领子撕开个小口,这些都谐音把儿子、孙子等“挂走”“扣住”“领走”,是丧事中的忌讳。
佩饰方面,女人可佩簪、钗、耳坠,不能戴戒指。
男人可戴扳指,便装佩“八宝坠”,官装佩朝珠。
男女都得有个“九连环”佩物,女的簪在发髻,男的握在手中,说是能帮亡魂在西行途中驱恶犬、扣鬼门关。
给逝者穿好寿衣后,接下来就是家人的穿戴了。
在丧礼中,晚辈给长辈穿孝来表示孝意和哀悼,这是从周礼来的,后来还被认为能让亡人“免罪”。
家族成员按照自己和死者的血缘关系,按规矩穿孝、戴孝,叫“遵礼成服”。
孝服基本分五等,第一等是“斩榱”,是最重要的孝服。
“榱”是披在胸前的上衣,下衣叫裳,斩榱的上衣下裳用最粗的生麻布做,左右衣旁和下边不缝,断处露在外面,代表未经修饰。
诸侯为天子、臣为君、男子及未嫁女为父母、媳对公婆等都要穿斩榱。
次重的孝服是“齐榱”,用本色粗生麻布做。
从这等以下的孝衣,剪断处能收边,下摆贴边也有边际。
孙子、孙女为祖父、祖母穿孝服,重子、重女为曾祖父、曾祖母穿孝服等都按“齐榱”礼制。
孙子孝帽子上钉红棉球,长孙钉一个,次孙钉两个。
孙子媳妇带三花包头,插小红福字。
没出嫁、没梳头的孙女用长孝带子在头上围宽榱,结在头后,头上也插小红福字。
孙子、孙女的孝袍子肩上钉红布,按亡人性别,男左女右,叫“钉红儿”。
再轻一些的孝服是“大功”,用熟麻布做,质料比“齐榱”细点,为伯叔父母、堂兄弟等服丧要穿“大功”丧服。
还有“小功”,更轻于“大功”,用较细的熟麻布做,为从祖父母、堂伯叔父母等服丧穿这种丧服。
最轻的孝服是“缌麻”,用稍细的熟布做,现在大多用漂白的布,叫“漂孝”,为曾祖父母、族伯父母等穿孝用这个档次。
五服之外,种更轻的服丧方式叫“袒免”,朋友亲自奔丧,在灵堂或殡葬时要披麻,在他乡的话,袒露左肩,用布带缚髻就行。
服务咨询
如果您有 临终关怀、入殓化妆、灵车接运、殡葬用品、灵堂布置、追悼告别、墓地安葬、祭祀追思、绿色殡葬 等方面的相关服务需求,欢迎拨打24小时服务专线:95154。我们提供免费咨询服务,专业团队将竭诚为您答疑解惑,提供一站式殡葬礼仪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