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农村葬礼风俗有哪些特点
山东农村葬礼风俗有不少特点呢。
就说提前准备吧,老人年纪大了,子女就会开始准备寿材和寿衣。
寿材用的木头不一样,好的是柏木、楸木,一般的松木,差点的是柳木,厚度也有不同规格。
寿衣件数是单数,五件上衣、三条裤子,男的用黑色,女的用黑或蓝,“元宝枕”。
人快不行的时候,要给他沐浴更衣,尽量不在炕上咽气,会移到正屋明间或客屋、倒房的灵床上。
移床有规矩,子孙多的灵床高些,年轻无子的灵床矮些。
人断气后,要往嘴里塞红纸包的铜钱,手里塞用头发和面做的“打狗饼”“打狗棒”,灵床底下点豆油灯,放“倒头饭”,还用秤砣压胸口。
然后得在大门贴白纸,做丧幡挂在门旁报丧。
女性去世,得赶紧向娘家报丧,娘家人要来查看,同意入殓才能入殓。
入殓也有讲究,棺材底撒石灰、草木灰,铺谷秸、黄豆渣,把死者遗体连褥子放入棺内,周围塞谷草或灯草,棺材盖虚掩,前面挂幔帐,设香案、纸盆,供灵牌,两边放纸扎童男童女。
戴孝也分不同等级,按亲属远近有“五服”,孝服都是白布做的。
儿子、儿媳、女儿、承重孙穿的孝服是毛边的,头上扎孝带,儿子戴抽顶孝帽,女的用盖头布。
来吊唁的人,孝子都得磕头。
出殡前还有报庙的习俗,孝子们要去土地庙“送汤”,告诉土地老爷亡人灵魂来报到了。
出殡的时候,棺材抬到坟地安葬。
下葬后,亲属要在坟前烧纸、磕头,还要在坟上插哀杖。
之后还有圆坟、守孝等习俗,守孝时间长短也根据亲属关系有所不同。
这些习俗体现了对逝者的尊重和怀念,让亲属们在悲痛中有一种精神寄托。
服务咨询
如果您有 临终关怀、入殓化妆、灵车接运、殡葬用品、灵堂布置、追悼告别、墓地安葬、祭祀追思、绿色殡葬 等方面的相关服务需求,欢迎拨打24小时服务专线:95154。我们提供免费咨询服务,专业团队将竭诚为您答疑解惑,提供一站式殡葬礼仪服务。
免责声明:部分文章信息来源于网络以及网友投稿,请读者仅供参考。本网站只负责对文章进行整理、排版、编辑,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本站文章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尽快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