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山西葬礼民俗有哪些特点和风俗

时间:2025-03-17 15:46:52人气:43

山西葬礼民俗有不少特点和风俗呢。

出殡时间定下来后,要通知亲友,五寨那叫“送孝”,去的时候得带块孝布,关系近的穿孝衣,远的就戴个孝巾。

在晋中祁县这些地方,出殡那天,门口要挂白麻纸剪的幡,纸和纸不用浆糊粘,用铁器或石器把纸叠一起捣,叫“砸岁纸”,听说撕一块给孩子戴能延年益寿,糊在面瓮上不生虫。

以前有的地方还在大门外立“避忌牌”,男左女右,写着生卒年月、出殡日期和避忌事项。

山西大多是土葬,除了宁武有“崖葬”。

打墓的话,以前得请阴阳先生看风水定穴位,撒五谷,用银针在穴位上开“十”字,叫“开土”或“破土”,之后才能挖土。

合葬的就在旧葬旁边另开个穴,死者入祖坟的话,墓穴就在上辈脚下。

出殡前有“点主”仪式,沁县、祁县等地,让人用朱砂笔在牌位的“王”字上加一点变成“主”字,点主的人得是当地德高望重的学者或长官,一般正常死亡的中老年人有这仪式,幼丧和凶死者没有。

吊祭一般在出殡前一天,叫“开悼”或“开吊”。

要搭灵棚,把棺木移进去,灵棚前有的还搭牌坊。

灵堂里摆供桌,放灵花、牌位、祭器、祭品,挂遗像,两边摆纸扎和陪葬品。

亲友来吊丧,要上香跪拜,沁县叫“跪草”,曲沃叫“跪灵”,闻喜叫“坐草守灵”。

出殡头天晚上,五寨有“叫庙”的习俗,家人和亲友抱着牌位,打引魂幡,提灯笼,吹鼓乐到附近寺庙或遗址招魂,设祭后大呼死者,哭着回家。

回家后打开斜盖的棺盖,长子用净水给死者擦脸,叫“开光”,擦脸的水不倒,儿孙、女儿和外孙分喝,然后大家绕棺瞻仰遗容,再封棺打上“银绽”。

兴县那晚讲究“伴灵”,亲友在灵堂饮宴通宵;

五寨是子女、孙子和外孙哭着守灵,叫“哭灵”;

太原等地,亲友带香烛、纸钱和果盒到灵前祭拜,叫“辞灵”,大同一带是出殡前三天进行。

临猗出殡头天晚上有“暖窑”习俗,家人带香烛、纸钱和酒食到墓穴祭奠。

闻喜死者儿孙在墓穴四角点火,翼城死者儿孙和至亲在墓穴用木炭火煎食油饼,分别叫“暖炕”“暖房”。

出殡时,长子要进行一些仪式。

五寨等地天蒙蒙亮时,长子出门烧化纸车、纸马、“家奴、院工”和死者枕头,叫“送乌明头纸”,再提罐红豆稀饭,天亮前从家门撒到坟地。

闻喜是家人、亲友一起到村外大路口,拜礼奠酒后,把写有死者姓名的牌位插到纸马上烧掉,表示死者骑马离去,送行时哭,回来就不流泪了。

出殡时还有一些其他讲究。

晋中祁县死者儿子们要摁“食压钵”,把各种菜肴、食品放进瓷罐摁满,这罐食品连同“下气馒首”“长明灯”等随棺下葬。

服务咨询

如果您有 临终关怀入殓化妆灵车接运殡葬用品灵堂布置追悼告别墓地安葬祭祀追思绿色殡葬 等方面的相关服务需求,欢迎拨打24小时服务专线:95154。我们提供免费咨询服务,专业团队将竭诚为您答疑解惑,提供一站式殡葬礼仪服务。

免责声明:部分文章信息来源于网络以及网友投稿,请读者仅供参考。本网站只负责对文章进行整理、排版、编辑,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本站文章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尽快处理。
微信客服 拨打电话

95154
7*24小时
全国殡葬服务专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