棺材放三年才下葬是什么风俗呢
棺材放三年才下葬的风俗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和说法。
在安徽部分地区,皖西南大别山脉东南麓,中北部的金寨县等地有“厝柩”风俗。
以前移民过来的老人去世后,想魂归故里,但因朝廷强制政策无法回迁,棺木就暂时停放在寄柩所,不立即入土,后来就渐渐形成了这种风俗。
人们会把棺木抬到风水好的僻静处,用土砖砌墙、盖瓦寄存,等三年或更长时间后再择日安葬。
安徽皖南有个偏远山村的习俗是,人死后把棺材放在村口大路边3-7年,目的是等逝者的另一半。
老伴在这期间去世,就夫妻双双入土。
要是3-7年内老伴还没死,家里人会找法师挑好日子,在夜里下葬。
高句丽也有这种风俗。
他们觉得灵魂不灭,从死亡到下葬的三年时间里有很多关键祭祀节点。
头七到满七共七次,加上停丧百天、一周年和三周年,一共十个节点,对应冥界的十殿阎罗,在每个节点祭祀,是为了让逝者在冥界安然度过。
三年时间也是为了准备厚葬,让逝者有更多陪葬品,同时修建颇具规模的陵墓也需要这么长时间。
还有一种说法和风水有关。
有人认为提前下葬能让逝者灵魂有时间适应阴间环境,还能调整墓地风水,防止土地资源浪费。
这更多是一种风水信仰方面的说法。
服务咨询
如果您有 临终关怀、入殓化妆、灵车接运、殡葬用品、灵堂布置、追悼告别、墓地安葬、祭祀追思、绿色殡葬 等方面的相关服务需求,欢迎拨打24小时服务专线:95154。我们提供免费咨询服务,专业团队将竭诚为您答疑解惑,提供一站式殡葬礼仪服务。
免责声明:部分文章信息来源于网络以及网友投稿,请读者仅供参考。本网站只负责对文章进行整理、排版、编辑,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本站文章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尽快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