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葬礼随礼钱有不少名字呢。常见的叫“帛金”,有人叫“奠仪”“香奠”“楮敬”“纸敬”“赙仪”。在闽南和台湾地区,人们叫它“白包”。在日本,叫“香典”,朝鲜半岛叫“赙仪”或“吊慰金”。
点击了解 >
葬礼随礼金额选择得看好多方面呢。和逝者,逝者家属的关系,关系亲近的,直系亲属,随礼的金额一般会多些,500元、1000元甚至更多;要是关系没那么近,普通朋友,同事,金额就会少一些,100元到300元左右比较常见。
点击了解 >
葬礼随礼的金额没有固定标准,会受到多种因素影响。随礼金额常选单数,100、300、500、700、900元等,“双”和“伤”谐音,有“伤心”的意思,有些地方没这忌讳。金额尾数加1,101、301元等,一方面寓意对逝者依依不舍,另一方面是丧家会回赠内含一元硬币和糖果的吉仪,若礼金是整数,扣除吉仪里的一元后尾数为九,有“长长久久”不吉利的意思。
点击了解 >
在白事随礼的时候,称呼别人确实有一些讲究。逝者的直系亲属,子女对父母,一般称父亲为“先父”“考父”或“严父”,称母亲为“先母”“妣母”或“慈母”。父母对子女则称“爱子”“爱女”。
点击了解 >
白事随礼钱不建议让人代随。在传统观念里,白事是很庄重的,随礼钱是表达对逝者的缅怀和对家属的慰问,自己亲自去随礼能体现心意真诚。要是让别人代随,会让人觉得心意不到位,对逝者不尊重。
点击了解 >
在殡仪馆参加告别仪式随礼是有讲究的。随礼的金额,白事随礼的金额是单数,100元、300元、500元、700元这些都比较常见,具体给多少要根据你和逝者的关系,自己的经济能力来定。
点击了解 >
在出殡当天,女生通常是可以随礼的。在传统礼仪文化里,白事是要随份子钱的,这是对别人的礼貌和尊敬。每个地方的习俗和规矩不太一样,随礼时还是要尊重当地的习惯。出殡当天随礼,钱数最好是单数,100元、300元、500元这些都可以,避免偶数,“双”和“伤”谐音,有“伤心”的意思,不太吉利。
点击了解 >
葬礼随礼金没去,主家回礼和去参加葬礼的回礼差不多。常见的有毛巾,白色、淡蓝色这些素色的毛巾比较合适,它有擦拭眼泪、去除晦气的寓意,让亲友在葬礼上擦擦泪,事后也能拿回家用。
点击了解 >
白事儿随礼过后一般是不补礼的。在传统习俗里,白事随礼是对逝者的哀悼和对家属的安慰,得在丧礼期间完成。要是错过时间,等丧事结束了再去补送,会被认为不合规矩。从文化方面讲,死亡是严肃的事,丧礼是送别逝者的仪式,结束后就意味着逝者入土为安,一切都尘埃落定了,这时候补送随礼,就好像打破了这份宁静,打扰逝者安息,是不尊重逝者的表现。
点击了解 >
从传统习俗来讲,出殡后一般是不太收礼的。按照老规矩,白事的礼金要在出殡前给到,传统土葬,礼金多在安葬日上午交给葬礼账房,在殡仪馆参加追悼会,要在追悼会开始前把礼金递给丧事账房。
点击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