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祭奠烧纸的起源时间,有不同的说法呢。一种说法是烧纸起源于东汉时期。蔡伦改进造纸术后,纸张慢慢普及。传说蔡伦的哥哥蔡莫造纸技术不好,造出来的纸卖不出去。他妻子慧娘想出个办法,假装病逝,蔡莫在棺前烧纸,慧娘再诈尸说阴间要用钱,她靠蔡莫烧的纸在阴间买通了小鬼才得以还阳。
点击了解 >
烧纸的纸灰不能踩在脚上,主要是传统习俗里对先人的敬重。烧纸是给逝去的人送钱送物,表达思念和敬意,纸灰就代表着他们收到的东西。要是有人把你收到的东西踩在脚下,你肯定也不高兴呀,踩纸灰被认为是对先人的不尊重,会让他们生气,还会影响到自己的运势呢。
点击了解 >
北方送寒衣烧纸一般是在阴历十月初一。寒衣节在每年的阴历十月初一,叫“十月朝”“祭祖节”“冥阴节”,是中国传统的祭祀节日,尤其在北方比较流行。阴历十月初一这天标志着严冬到来,人们觉得在世的人要添衣保暖,去世的亲人也需要御寒衣物,会在这一天给他们烧纸送寒衣。
点击了解 >
出殡当天晚上有些地方有烧纸的习俗,有不少讲究呢。在时间上,一般是在晚上天黑之后烧,晚上被认为是阴阳交替的时候,更方便和逝者“沟通”,让他们能收到纸钱。地点的话,要是在墓地烧,白天晚上都可以,但不在墓地,在十字路口烧比较常见,十字路口四通八达,方便逝者来取钱,寓意着能把纸钱送往另一个世界。
点击了解 >
要是送寒衣不能烧纸,有不少其他办法来表达对先人的思念。可以送花呀,选一些白色或黄色的菊花、百合之类的,这些花常用来表达对逝者的怀念和敬意。可以把花放在墓地,先人的灵位前,看着鲜花,就好像是给先人送去了一份美好的心意。
点击了解 >
五七一般是指人去世后的第三十五天,在这一天烧纸是有不少讲究的。烧五七通常比较重要,有的地方是逝者的女儿来负责主要的祭奠活动。烧纸的时间一般选在上午,地点是墓地,家中设立的灵堂。
点击了解 >
从情感角度来说,母亲忌日忘记烧纸,心里会觉得不好受,毕竟烧纸是表达对母亲思念和敬意的一种方式。忘记烧纸也不是什么天大的事。从传统习俗看,有些地方很看重忌日烧纸,觉得这是子孙孝顺的表现,要是不烧,会被别人说闲话,在农村,会被村里老人认为子孙不孝,名声会受影响。
点击了解 >
要是烧纸时名字写错了,别太着急,有办法补救的。还没烧完,就赶紧停下,把写错名字的纸拿回来,重新写个正确的,再烧就行。要是已经烧完了,就在心里默默跟逝去的亲人道歉,说说自己不是故意写错的,以后会注意,表达一下自己的诚意和思念。
点击了解 >
给已故亲人烧纸,写法上没有特别固定的标准,主要是表达心意,简单点可以这么写:找一张黄纸,白纸,竖着从右往左写。先在最右边顶格写烧纸的日期,“农历XX年XX月XX日” ,要是清明节烧纸,能直接写“清明之期” ;七月半烧纸,就写“中元之期”。
点击了解 >
在十字路口烧纸选在晚上比较好。像中元节烧纸,很多地方是在七月十四日晚上,有人觉得这时候阴间之门打开,烧纸能让亡灵直接收到。还有些地方是七月十五日晚上烧,认为这时阴间之门开着,祭祀效果好。
点击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