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丧葬制度的内容三个方面
古代丧葬制度内容挺丰富的,咱就说三个方面吧。
先说埋葬制度。
古代人对墓地和坟墓的规格很讲究。
从秦汉以后,基本是有墓就有坟。
不同等级的人,墓地大小和坟头高度都不一样。
像公侯的墓地能有100方步,坟高20尺;
到了庶人,墓地就只有20方步,坟高才4尺。
墓碑也有区别,一品官员的墓碑是螭首龟趺,庶人就算有小墓碑,不能有碑座。
还有墓前神道两边的石雕群,二品以上官员能有石人、石马、石羊、石虎、石望柱各2件,庶人就啥都没有。
这都是为了体现死者生前的身份地位。
再说说丧礼制度。
人一去世,家属就得先给死者净身整容,穿上寿衣,然后去报丧,把死讯告诉亲友。
小殓,把遗体搬到堂屋靠边的灵床上,头前放张桌子,摆上长明灯和食物。
第二天大殓,把棺木放堂屋中间,棺底摆九枚青铜钱,棺内放大大小小的灰包,逝者一岁就放一个小灰包,然后孝子和晚辈在旁边,把遗体放进棺里,钉上棺盖。
停棺一到三个月后举行葬礼,先得占卜选好安葬日期和坟墓地址,搭灵棚,设祭桌,摆供品,烧香烛。
葬前一天,在灵堂家祭,孝子、家属、族人、亲戚按顺序行礼。
葬日早晨再行礼,然后抬灵柩出堂,孝子在棺前,其他人按亲疏关系排后面,一路哀哭、喊路、烧纸、招魂到墓地,这叫路祭。
灵柩下葬盖好土后,孝子绕墓三周,大家跪拜。
葬礼后第三天,孝子和近房族人来坟地把新坟筑得更大更圆,叫圆坟。
还有丧服制度。
在古代,不同的亲属关系,服丧的时间和丧服的样式都不同。
为父母、丈夫要服丧三年,为祖父母、妻子服丧一年,为曾祖父母服丧五个月,为高祖父母服丧三个月。
孝子给父母服丧,要在墓旁搭个临时小屋,睡草垫,枕土块。
孝子百日不理发、不剃须,三年不结婚、不生子、不参加科举考试、不担任官职,家里三年不贴红春联。
在死者去世后的七期、百日、周年,都要烧纸,每年清明节要扫墓,上元节、冬至、除夕也都得烧纸祭奠。
通过这些丧服和守孝的规定,看出亲属关系的远近和对死者的尊重程度。
服务咨询
如果您有 临终关怀、入殓化妆、灵车接运、殡葬用品、灵堂布置、追悼告别、墓地安葬、祭祀追思、绿色殡葬 等方面的相关服务需求,欢迎拨打24小时服务专线:95154。我们提供免费咨询服务,专业团队将竭诚为您答疑解惑,提供一站式殡葬礼仪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