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的丧葬风俗有哪些特点
武汉的丧葬风俗特点还挺多的。
人一旦去世,家里人得赶紧给死者洗澡、更衣,然后放在冰棺里,让死者走得干净体面,这是对逝者的尊重。
家里有人去世了,得马上烧“落气纸”,在死者旁边点盏“长明灯”。
亲属按关系远近穿戴孝服,虽说按老规矩有五种孝服,但实际生活中大多是披白色头巾,用头巾长短、麻线粗细和颜色来区分亲疏。
鞋也要用白布盖上,不同辈份再点缀点红绿。
报丧也有讲究,一般人家口头通知亲友,有钱的大户就发讣告。
接着要给死者洗澡,用湿毛巾在胸前抹三下,背后抹四下,这叫“前三后四”。
还要给死者穿上寿衣寿帽,右手放根棍棒,柳树枝,上面串个烧饼,叫“打狗棒”,据说这是为了让死者在阴间路上能赶走恶狗。
然后在死者身上盖条被子,脸上盖块白布。
停灵期间,要设祭、哭丧、守灵。
等家里该来的人都到齐了,就把死者放进棺材,这叫“大殓”,要设奠,家人放声大哭。
钉棺盖时,孝子要在旁边喊“某某躲钉”。
之后设祭堂,早晚都要祭奠,接受亲友吊丧。
出殡那天,请道士做斋,给死者开路。
棺木一般八个人抬,路远的话还有八个人替换。
棺木出门时得摔碎一只碗或钵。
出门后有人举着铭旌,一路丢纸钱,叫“买路钱”,孙子或重孙骑坐在棺木上,后面跟着孝子贤孙和亲戚朋友,慢慢往墓地走。
到了墓地,先拿稻草烧墓穴,叫“暖井”,有的还杀只公鸡,把鸡血洒在墓穴周围。
棺木放进墓穴后,孝子先撒一把土,然后土工再填埋,堆成新坟。
死后每隔七天有“头七”“二七”“三七”一直到“七七”或“十七”,民间觉得每七天死者要过一阎罗,请僧道诵经、焚楮,给死者“超度”。
守孝也有规矩,孝子一个月内不能剃头,不参加外面的喜庆活动。
守孝一般要三个年头,第一年农历新年祭祀活动最隆重。
守孝期间,门上春联第一年用白纸,第二年用黄纸,第三年用绿纸,现在一般都用黄纸。
三年孝满除服,要请和尚做法事,道士做道场,超度亡灵,然后把灵牌、条幅连同孝服、孝鞋一起烧掉,这叫“烧灵”。
每年清明节、中元节、过年的时候,都要祭奠死者和祖先,去祠堂,墓地祭祀。
武汉的丧葬风俗既体现了对逝者的尊重和哀思,又有浓厚的儒家文化影响,还包含很多民俗元素,挺有特色的。
随着时代发展,有些习俗也在慢慢变化,现在火化就越来越普遍了。
服务咨询
如果您有 临终关怀、入殓化妆、灵车接运、殡葬用品、灵堂布置、追悼告别、墓地安葬、祭祀追思、绿色殡葬 等方面的相关服务需求,欢迎拨打24小时服务专线:95154。我们提供免费咨询服务,专业团队将竭诚为您答疑解惑,提供一站式殡葬礼仪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