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丧葬制度的内容
中国古代丧葬制度内容挺丰富的。
埋葬制度,秦汉以后基本都有坟了,等级分明。
像公侯的墓地有100方步,坟高20尺;
一品官员墓地90方步,坟高18尺,依次往下到庶人,墓地20方步,坟高4尺。
墓碑形状也有规定,一品是螭首龟趺,二品是麒麟首龟趺,庶人就算有小墓碑也不能有碑座。
墓前神道两边的石雕也有讲究,二品以上有石人、石马、石羊、石虎、石望柱各2件,庶人则没有。
还有墓莂,墓志是记载死者姓名家世生平的石刻,埋在墓里,墓莂也叫地券,是模仿地契的,给死者带往冥界表示墓穴地段归死者所有。
再说居丧制度,包括丧礼制度和丧服制度。
丧礼方面,从人去世到埋葬有一系列程序。
人刚死要举行复礼,亲属登屋向北为死者招魂,哭,这既是哀痛悼念也是礼节。
接着给死者沐浴,再举行敛的仪式,就是给尸体穿衣下棺。
入殓后不马上安葬,停柩待葬叫殡,停殡时间有长有短,之后把灵柩送到埋葬地方叫出殡,就是送葬。
不同朝代丧礼也有变化,春秋战国时这些礼仪已基本具备,秦汉继承并更隆重,唐代又崇尚周礼模式,更加系统化,宋代重视,政府颁发仪注,士大夫也著书立说,明清主要依据《仪礼·士丧礼》和《朱子家礼》,形成隆重繁琐的礼仪。
丧服制度也很严格,家族成员按与死者血缘关系穿不同孝服,叫“遵礼成服”。
孝服分五等,最重的是“斩榱”,用最粗生麻布做,左右衣旁和下边不缝,诸侯为天子、臣为君、男子及未嫁女为父母等要穿。
次重的是“齐榱”,用本色粗生麻布,剪断处能收边,孙子、孙女为祖父、祖母等穿这种。
“大功”用熟麻布,为伯叔父母、堂兄弟等服丧穿。
“小功”用较细熟麻布,为从祖父母等服丧穿。
最轻的“缌麻”用稍细熟布,现在大多用漂白布,为曾祖父母等穿。
中国古代丧葬制度等级分明、形式繁琐,和宗法制度关系密切,反映了当时人们的伦理思想和宗教观念,是古代文化的重要部分。
服务咨询
如果您有 临终关怀、入殓化妆、灵车接运、殡葬用品、灵堂布置、追悼告别、墓地安葬、祭祀追思、绿色殡葬 等方面的相关服务需求,欢迎拨打24小时服务专线:95154。我们提供免费咨询服务,专业团队将竭诚为您答疑解惑,提供一站式殡葬礼仪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