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的丧葬办法有哪些内容
佛教的丧葬办法有不少内容呢。
人去世前佛教徒病重,会有善知识为其说法、诵经、念佛,这叫助念,一直到去世十二小时后才移动遗体,这期间用助念代替伴灵。
去世后要先沐浴更衣,遗体冷透后进行。
寺院僧人圆寂,一般停尸一天不动,大众轮班助念,24小时后入殓。
入殓前用热毛巾敷关节处让筋骨活络,给亡者穿上洁净旧服,新衣布施他人。
有死未瞑目者,全身冷透后用毛巾热敷双眼使其合拢。
设置灵堂或往生牌位。
尸体停放三至七日,停龛、停棺期间设灵堂,挂亡者遗像,或在佛像前供往生牌位。
灵桌上铺黄布,供鲜花、灯烛、茶果,每日更换,晨、午供饭菜,不能有荤腥,晚间不供。
还会请僧人、道友在灵堂念佛诵经。
寺院一般不设孝堂,不挂联挽,不披麻带孝,不四处出讣告,只照常念佛回向。
出殡仪式要简单,送葬起灵时,弟子或子女多位,可一人捧遗像,其余抬棺或抬龛;
要是只有一人,就捧遗像随灵而行,僧众或亲友送到葬所。
现在一般在殡仪馆办遗体告别仪式,然后火化。
寺院有化身窑,出家僧众多用火葬,火化后灵骨放普同塔,方丈或高僧火化后可单独起塔供奉。
收取灵骨时若有舍利,会取出起塔供养。
葬法方面,世界各地有多种葬法,火葬、土葬、水葬、天葬等,以火葬、土葬居多。
火葬在印度原就是正葬,佛陀逝世后也实行火葬,佛法传到中国后,僧人圆寂多火化,民众也有效仿的。
土葬在有的地方也会采用,在藏传佛教里,土葬曾演化成低级别的葬式。
遗物处置也有讲究,亡故的比丘僧尼遗物属十方僧,要按规矩讨论处理,不能擅取。
禅宗一般大宗遗物充归常住,日用品登记编号后抓阄分给僧众,亲属没有继承权。
居士遗产最好亡前遗嘱公证,亲属要把一部分用于斋僧、放生、作佛事等为亡者追荐。
还有作福追荐,亡者七七之内中阴时期罪福未定,七七日内可在塔寺中烧香、燃灯续明,逢七要营斋追荐,请法师诵经礼忏或放生消障,这叫“斋七”,以后逢年节、周年也可追荐。
服务咨询
如果您有 临终关怀、入殓化妆、灵车接运、殡葬用品、灵堂布置、追悼告别、墓地安葬、祭祀追思、绿色殡葬 等方面的相关服务需求,欢迎拨打24小时服务专线:95154。我们提供免费咨询服务,专业团队将竭诚为您答疑解惑,提供一站式殡葬礼仪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