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丧葬文化和现代对比
传统丧葬文化和现代丧葬文化有着诸多不同。
先说传统丧葬文化,它特别讲究寿终正寝。
当病人生命垂危时,亲属得赶紧给他穿戴好内外新衣,要是没穿,就觉得亲人“光着身子走了”,心里满是遗憾和内疚。
在咽下最后一口气前,还要把病人移到正屋明间的灵床上,这叫“挺丧” ,大家守着他度过最后的时刻。
在北方汉族习俗里,死者贴身穿白色衬衣衬裤,外面套黑色棉衣棉裤,最外头再罩一件黑色长袍。
整套衣服不能有扣子,得用带子系紧,寓意“带子”,就是后继有人。
死者头上戴挽边的黑色帽,帽顶缝个红布疙瘩,说是能驱除煞气,对子孙吉祥。
男性死者脚上穿黑布鞋,女性穿蓝布鞋。
寿衣得是传统式样,按传统观念,人死了要去见远古的老祖宗,穿错衣服老祖宗认不出,就不让认祖归宗了。
亲属还得给死者沐浴,这水一般是买来的,俗称“买水” ,这是把“阳水”变成“阴水”的转换仪式,用的钱是阴钱,烧香、化纸这些纸钱,在阴间才有价值,给死者沐浴是为了洗去生前罪恶,让死者干干净净到阴间,被祖先收容。
沐浴更衣后,马上把尸体移到灵床上,还得举行些仪式,山东临沂那边,用白布从梁上搭过来,拿白公鸡在病床上拖几下,再顺着白布从梁上递到外间屋,在死者身边走一圈,然后杀了公鸡,这叫“引魂” 。
报丧也是传统丧葬里很重要的环节。
停柩一段时间,诸事准备好,就选日子报丧。
不同地方报丧方式不一样,广西有些地区响三次火炮报丧,叫“报丧炮”,然后派人告诉亲友;
有的地区用白纸扎成旗帜立在门前当报丧信号;
还有地方报丧的人到亲友家门不能直接进去,得等人家拿铲子火灰撒在门外才进门,说是为了辟邪。
旧时北京报丧用的讣闻,一般只写亡人生前官衔、品级,不写履历和生平事迹 。
少数民族报丧习俗也很有特色,云南怒族用吹“竹号”报丧,竹号数目根据死者年龄、身份不同;
景颇族、拉祜族、黎族、滇南瑶族等少数民族用放枪报丧,死者是女性就敲锣 。
再看看现代丧葬文化。
现在很多地方推行火葬,这和传统土葬有很大区别。
传统土葬讲究风水,选墓地很有讲究,要找个“风水宝地”,认为这对子孙后代有影响。
而火葬更注重环保和节约土地资源。
现代丧葬的仪式也简化了很多。
以前传统丧葬仪式繁琐,从停尸、报丧、吊唁到下葬,每个环节都有很多规矩。
现在也有吊唁环节,但像守灵时间就没以前那么长,一些过于复杂的仪式也逐渐被简化,取消了。
现在很多人会选择在殡仪馆举行追悼会,亲朋好友聚在一起,向死者告别,追思逝者生平。
现代丧葬在观念上也有变化,以前人们对丧葬有很多迷信说法,现在更多人把它看作是对逝者的尊重和怀念,少了些迷信色彩 。
服务咨询
如果您有 临终关怀、入殓化妆、灵车接运、殡葬用品、灵堂布置、追悼告别、墓地安葬、祭祀追思、绿色殡葬 等方面的相关服务需求,欢迎拨打24小时服务专线:95154。我们提供免费咨询服务,专业团队将竭诚为您答疑解惑,提供一站式殡葬礼仪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