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丧事风俗缘由有哪些地方
江苏不同地方的丧事风俗都有其缘由呢。
就说南京吧,那边有招魂幅的习俗,把极稀的丝绢藏在死者胸际,殓后取出悬于灵幡,说是能招魂归来,这是古人觉得人死后灵魂会飘散,用这种方式让灵魂能找到回家的路。
还有择七单,让星相术士推算入殓吉时和避冲犯的方法,人们怕犯“重丧恶煞”,觉得这会带来不详,这也是一种对未知的敬畏和对逝者及家人的保护心理吧。
常州这边,以前丧葬仪礼中有吊孝的习俗,亲戚朋友去死者灵堂吊孝时习惯带一把篦箕,现在很多习俗简化了,但像“梳头”和《梳头经》的习俗有时还能见到,这跟当地对死者的尊重和传统的孝道观念有关,通过这些方式来表达对逝者的缅怀。
扬州人在家人病危时就开始准备丧事,打扫室内外,准备寿衣等。
他们觉得死亡是人生大事,要把一切都准备好,让死者走得安心。
在病人弥留之际,会在上嘴唇放新丝棉测试呼吸,这也是对生命的一种关注和不舍吧。
徐州那边,死者弥留时就为其穿戴寿衣,颜色忌用黑色,黑色在传统观念里代表着不好的寓意,而红、青、蓝等颜色相对吉利些。
停灵时灵前燃香烛、小油灯,放“阴阳瓶”“牢盆”等,这些都有给死者在另一个世界提供生活所需的寓意,让死者在那边能过得好。
苏州人看重葬礼,老人逝世葬礼很隆重。
给老人“揩身”、穿戴寿衣后,转放于客堂中门板上,头南脚北,盖单被或白布,头前置油灯,灵堂布置得很庄重,还延请僧侣诵经超度亡灵。
这是他们觉得老人一生辛苦,去世后要好好送他走,通过这些仪式让死者的灵魂得到安息,让生者的心灵得到慰藉。
淮安有“啼更”的习俗,诸子、诸妇及昆弟之子夜居柩左右,妇女夜五哭,逢更则哭。
这体现了家人对死者的不舍和守孝的决心,通过这种方式来表达对逝者的思念和敬意。
孝堂的布置也很有讲究,棺柩停在主屋,院子里搭灵棚,正面摆祭桌,挂“奠”字或“灵”字,两旁有挽联,这些都是为了营造庄重的氛围,让前来吊唁的人能感受到对死者的尊重。
盐城人把死与生看得同等重要,相信“入土为安”。
老人去世后有送终、报丧、治丧、吊唁、入殓、出殡等一系列习俗。
送终,子女守护在老人身边直到去世,这表明子女尽了最后的孝心。
报丧时,家属奔告亲友,过去通讯不发达,指派族人专程前往,现在通讯方便了,打电话也行。
治丧时孝子居丧有很多讲究,这是对死者的尊重和守孝的表现。
吊唁时亲友携带礼品礼金前来,是表达对死者的哀悼和对家属的慰问。
入殓时媳妇、女儿等给棺材泥墙,有保佑棺材不漏水、死者在地下安稳的意思。
出殡时请阴阳先生择吉日吉时,队伍排列也有讲究,这都体现了对逝者的敬重和传统的丧葬文化观念。
服务咨询
如果您有 临终关怀、入殓化妆、灵车接运、殡葬用品、灵堂布置、追悼告别、墓地安葬、祭祀追思、绿色殡葬 等方面的相关服务需求,欢迎拨打24小时服务专线:95154。我们提供免费咨询服务,专业团队将竭诚为您答疑解惑,提供一站式殡葬礼仪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