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丧事文化常识有哪些
古代丧事文化有不少讲究呢。
人快不行的时候,要把他抬到正厅床上,头朝东,换好衣服,家里人得安静,不能吵。
男女咽气时还有说法,男子不能死在女子手里,女子也不能死在男子手里,不然不吉利。
等咽气了,在口鼻放棉花,棉花不动就说明气绝了,接着把人抬到南窗下的床上,盖上新被子,嘴里放珠玉,让口不闭。
招魂,有人爬上屋顶,挥着死者寿衣,朝北面喊死者名字,喊三声,再把寿衣盖在死者身上。
洗完澡就开始吊丧,主人发讣告,客人来吊唁送衣被时,孝子披发赤足,边哭边捶胸去迎接。
还要做个“明旌”,写上“××之柩”,再做个木牌位放中庭,把明旌盖在牌位上,孝子孝女就守灵,按长幼哭,还得拄哭丧棒。
吊丧时家属亲友有很多禁忌,不能谈丧事以外的事,不能洗脸,妇女不能化妆,要吃素,不喝酒吃肉。
第二天小殓,给死者穿寿衣,用布条打结代替扣子,穿好后用绢垫头,补好空处,缠紧腿,盖上丧被,用布条扎好。
孝子袒胸,用麻绳束发,妇女露出发髻,去掉装饰,用麻束发,还得顿脚大哭。
小殓完用酒食祭奠,当晚庭中灯火通明。
第三天大殓,就是把尸体放进棺材。
先准备好殓衣被子,把棺材抬进堂屋,铺好被子,把尸体移到殓床上,盖好被子,再把尸体放进棺材,孝子大哭,然后举行大殓奠。
大殓后,早晚都要哭奠,吃饭时要在灵前供食。
孝子和晚辈穿好丧服守在灵旁,接待来吊丧的人。
按规定要停柩三个月,一般没那么久。
葬前要找筮者、卜人、冢人,用龟卜选下葬日子和墓地,再通知宾客。
葬前一天,把灵柩移到祖庙,孝子袒胸顿脚哭着祭奠。
下葬那天,先举行奠仪,宣读送来的财物,然后柩车出发,有人拿着功布走在前面,遇到路有变化就发信号,“方相”在前面驱鬼开道,明旌、灵牌,柩车在后面,丧家主人和亲友按“五服”顺序跟着,一路哭到墓地。
到了墓地,把柩放在席上,盖上明旌,大家就位,等下棺后,拜祭磕头,表达哀思。
孝子给父母服丧守孝,要禁食三天,住在灵堂旁的茅庐里,睡草垫,枕土块,没事不谈。
11个月“练”祭后,可以住没涂饰的屋子,25个月“大祥”后能住进整理过的殡宫,27个月“礻覃祭”后就能脱丧服,睡回寝室了。
女儿给父母服丧不用住茅庐睡草垫,出嫁女儿回娘家奔丧,“练”祭后就可以回夫家。
下葬后要设灵座,举行“虞”礼安魂。
三次“虞”祭后行“卒哭”礼,以后早晚就不用哭了。
停哭第二天,举行“礻付祭”,把新神主迎入祠堂,和先祖一起接受祭祀,完了再把新神主移回原处。
13个月“小祥”,祭灵后可以吃苹果;
25个月“大祥”,把新神主正式迁入祠堂;
27个月“礻覃”,就可以喝酒吃肉了。
魏晋南北朝开始,给死者焚纸钱、纸屋、纸箱的仪式,后来就变成烧锡箔、冥币给死者送钱的习俗了。
古代墓地大小、坟高、墓碑形状这些都有等级区别。
官爵越高,墓地越大,坟头越高。
墓碑形状也不一样,一品是螭首龟趺,二品是麒麟首龟趺,三品是天禄、辟邪首龟趺,四至七品是圆首方趺,庶人有小墓碑但没趺座。
墓前神道两侧有时会排列石雕人像、动物像、神兽像,叫石象生,用来显示身份。
还有墓志,和神道碑差不多,墓志是埋在墓里的。
还有墓莂,叫地券、买地券,是给死者带往冥界的,地契一样,表示墓穴是死者买下的,其他鬼魂不能侵犯。
服务咨询
如果您有 临终关怀、入殓化妆、灵车接运、殡葬用品、灵堂布置、追悼告别、墓地安葬、祭祀追思、绿色殡葬 等方面的相关服务需求,欢迎拨打24小时服务专线:95154。我们提供免费咨询服务,专业团队将竭诚为您答疑解惑,提供一站式殡葬礼仪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