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殓都有什么讲究 舅舅不能去
入殓讲究可多了。
首先时间就不一样,有的3天入殓,有的7天,五寨、曲沃等地还有死后当天入殓的。
入殓有“大敛”和“小敛”。
小敛是给死者穿衣服,大敛是收尸入棺。
入殓前,孝子和亲戚要在哀乐声中叩拜烧纸,娘、舅家人得在旁边看着,要在棺内铺褥子、放枕头,铺上黄白纸,再放7枚铜钱,有些地方放和死者岁数一样多的铜钱,用白面捏成的“岁数钱”。
给死者穿的寿衣也有讲究,一般是长袍马褂样式,用棉或丝绸做,颜色多是黑色或深蓝色,数量得是单数。
棺材一般用木棺,材质好的有金丝楠木、柏木,差点的有油松、楸、槐,柳木是最普通的。
入棺的时候,要由死者的儿子抱尸入棺,晋东南沁县那一带,得用红布把死者头部围上,长子抱头,几个人抬身体,脚先头后出屋,屋外用毯子遮阳,打伞,叫“上不见天”。
尸体放棺材里得脚先进,然后平放。
死者要是男性,右手里得放鞭子,左手里放馒头;
要是女性,双手都放馒头。
鞭子叫“打狗鞭”,馒头叫“打狗干粮”。
棺材里还得放些生活用品和死者生前喜欢的东西,但不能放毛织物和毛皮制品,不然就会“着毛变畜,错胎转生”。
盖棺前,死者亲属得最后看看死者,要是女性死者,得让她外甥或娘家人看看穿戴、铺盖有没有问题。
盖棺的时候,全家得回避,不哭出声,只有死者儿子得站在棺旁喊“躲钉”。
至于舅舅不能去入殓,不是绝对的。
在一些地方的习俗里,钉“主钉”时会请舅舅来,舅舅可以趁机教训不孝顺的儿孙、子媳,提些难题,孝子答应了才会楔钉。
也有说法是,舅舅是娘家人中的大人物,地位比较高,一般不会直接参与入殓的具体操作,而是在旁边监督,保证入殓过程符合规矩,对死者尊重,保障娘家人的权益。
但这些习俗在不同地方不一样,有的地方舅舅就没有这些特殊要求,可以正常参与入殓相关事宜。
服务咨询
如果您有 临终关怀、入殓化妆、灵车接运、殡葬用品、灵堂布置、追悼告别、墓地安葬、祭祀追思、绿色殡葬 等方面的相关服务需求,欢迎拨打24小时服务专线:95154。我们提供免费咨询服务,专业团队将竭诚为您答疑解惑,提供一站式殡葬礼仪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