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人入殓有什么讲究风俗
入殓分小殓和大殓,小殓是给死者穿衣服,大殓是收尸入棺。
入殓前要先准备好棺材,木材像柏、樟这些木质坚硬的是上等,油松、楸、槐等次之,柳木就比较一般了。
在棺前挡板上一般会用柏木,至少也得镶嵌一条。
给死者穿寿衣也有讲究,寿衣得是奇数,上下相差二,上衣穿七件,裤子就穿五条。
穿之前要先给逝者清洁身体,寓意干干净净来,干干净净走。
穿的时候家属要用没秤砣的秤秤一下寿衣,代表这是后人尽的孝心。
停床,把穿好寿衣的逝者从卧室移到堂屋,放在木板上,脸上盖张黄纸,取逝者安息的意思。
然后要烧倒头纸,得烧三斤六两,烧的时候家属要全程跪着,纸灰凉了用袋子包好,入殓时放进棺材。
还要用面团做根打狗棒,放逝者右手,据说人死后灵魂过恶狗岭要用。
入殓的时间各地不一样,有的3天、7天入殓,有当天就入殓的。
入殓时,孝子、亲戚在哀乐声中依次叩拜烧纸,在娘、舅家人监视下,棺内铺褥子、放枕头,再铺黄白纸,放7枚铜钱,有的地方放和死者岁数相等的铜钱或用白面捏的“岁数钱”。
尸体仰放棺内,把棉花、柏枝和死者生前爱物等放进去殉葬。
有的地方男性死者右手放鞭子,左手放馒头,女性死者双手都放馒头,鞭子叫“打狗鞭”,馒头叫“打狗干粮”。
死者头部会枕特制的凹型空心枕,里面放着线香、五谷等,身上再铺七张银箔,从头到脚蒙红布,这红布得是已嫁女儿置备,叫“铺儿盖女”。
入棺时,死者的脚要先进,然后平放棺内。
原来袖口和裤脚系的麻披这时要解掉。
有的地方在入殓前,孝子要抱尸入棺,屋外用毯子遮阳或打伞,叫“上不见天”。
尸体放好后,盖棺前,家人、亲友会齐集,揭去死者脸上的蒙面布或纸,向死者告别。
死者是女性,还要请外甥或娘家人检视穿戴、铺盖。
之后正式盖棺楔钉,钉棺一侧用钉七枚,每颗钉子上垫一小块撕下的红布条。
钉棺时全家回避不哭,只有死者儿子立在棺旁喊“躲钉”。
盖棺后,有的地方死者子女还要手拍棺木数次,叫“叫醒”。
服务咨询
如果您有 临终关怀、入殓化妆、灵车接运、殡葬用品、灵堂布置、追悼告别、墓地安葬、祭祀追思、绿色殡葬 等方面的相关服务需求,欢迎拨打24小时服务专线:95154。我们提供免费咨询服务,专业团队将竭诚为您答疑解惑,提供一站式殡葬礼仪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