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前后扫墓的来历是什么
清明节前后扫墓的来历和很多因素有关。
一开始,扫墓的习俗在商代就有点影子了,那时候没固定时间。
到西周时,很重视葬俗,还专门有人管这事呢。
后来,战国时就有明确的扫墓活动记载了。
秦汉的时候,祭扫坟墓的风气更盛了,有大臣哪怕离京城远,定期回乡扫墓。
到了魏晋南北朝,司马氏的两晋特别重视寒食节,再加上世家大族推崇孝道,扫墓祭祖的习俗就从三月三转移到寒食节了。
唐代是个重要的时期。
唐玄宗时,寒食节上墓被纳入国家礼仪体系,成了“五礼”之一,寒食节和清明节合起来放假天数也慢慢增加。
寒食节有禁火的习俗,而唐宋又兴起了烧纸钱祭祀先人的风俗,烧纸在寒食节不方便,清明和寒食离得近,人们就常选在清明去墓祭。
到了宋代,清明就从附属于寒食节的地位,变成取代寒食节了,上坟扫墓这些仪式大多在清明举行,寒食节原来的风俗活动也都归清明节了。
明清的时候,寒食节慢慢消亡了,扫墓祭祖就名正言顺地成了清明节的习俗。
这时候扫墓习俗在社会上特别流行,仪式形式也变多了。
中国很早就进入农耕文明,人们世世代代在一个地方生活,死了就葬在附近,很容易发展出祖先崇拜。
人们觉得祖先像神一样,要像对待活人那样对待他们,祭祀就是和祖先交流的重要方式。
坟墓被看成逝者的居所,清明时给祖先修缮“房子”、供祭食品、烧纸钱等,就是表达对祖先的尊敬。
这样一来,清明节前后扫墓就成了传统习俗,一直流传到现在。
服务咨询
如果您有 临终关怀、入殓化妆、灵车接运、殡葬用品、灵堂布置、追悼告别、墓地安葬、祭祀追思、绿色殡葬 等方面的相关服务需求,欢迎拨打24小时服务专线:95154。我们提供免费咨询服务,专业团队将竭诚为您答疑解惑,提供一站式殡葬礼仪服务。
免责声明:部分文章信息来源于网络以及网友投稿,请读者仅供参考。本网站只负责对文章进行整理、排版、编辑,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本站文章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尽快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