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人安葬后就不建议收礼金了。传统习俗里,礼金是在葬礼期间,办丧事、开追悼会,土葬当天上午,交给丧事账房的。下葬后再收礼金,会让人觉得不太合适,有些地方还觉得下葬后补礼金像是诅咒丧家再有人去世,这是很不好的寓意。
点击了解 >
白事礼金给多少没有个固定的数,得看好多方面呢。和死者关系近的,直系亲属,礼金会多些,通常是500元,1000元。要是非直系亲属,普通亲戚,朋友,就给100元到300元。关系特别好的朋友,可以适当多给点,500元左右。
点击了解 >
葬礼上给领导送礼金,称呼领导时得注意礼貌和尊重。领导有职务,就用职务来称呼,“张局长”“李经理”这样,让人一听就知道你说的是谁,能体现出领导的身份和地位。要是不知道领导具体职务,领导没有明确职务,就可以用“尊敬的领导”,“某先生”“某女士”来称呼,这样也比较得体。
点击了解 >
葬礼随礼金额选择得看好多方面呢。和逝者,逝者家属的关系,关系亲近的,直系亲属,随礼的金额一般会多些,500元、1000元甚至更多;要是关系没那么近,普通朋友,同事,金额就会少一些,100元到300元左右比较常见。
点击了解 >
葬礼随礼的金额没有固定标准,会受到多种因素影响。随礼金额常选单数,100、300、500、700、900元等,“双”和“伤”谐音,有“伤心”的意思,有些地方没这忌讳。金额尾数加1,101、301元等,一方面寓意对逝者依依不舍,另一方面是丧家会回赠内含一元硬币和糖果的吉仪,若礼金是整数,扣除吉仪里的一元后尾数为九,有“长长久久”不吉利的意思。
点击了解 >
白事礼金通常被叫做帛金,有奠仪、香奠、楮敬、纸敬、赙仪等称呼。在闽南和台湾地区,人们叫它“白包”;在日本,叫“香典”;在朝鲜半岛,则叫“赙仪”或“吊慰金”。“帛金”这个说法是有来历的。
点击了解 >
葬礼随礼金没去,主家回礼和去参加葬礼的回礼差不多。常见的有毛巾,白色、淡蓝色这些素色的毛巾比较合适,它有擦拭眼泪、去除晦气的寓意,让亲友在葬礼上擦擦泪,事后也能拿回家用。
点击了解 >
参加葬礼的礼金有不少叫法呢。最常见的叫“帛金”,这是从古代就有的说法,以前人们生活不富裕,亲友家办丧事,大家就送点钱帮着分担下费用,算是对逝者表表心意,对生者有点实际帮助。
点击了解 >
白事随礼金额选择要考虑好多方面呢。首先就是看和逝者,逝者家属的关系。关系亲近的,直系亲属,一般随礼会多些,500元、1000元甚至更多,感情深,想多表达些对逝者的悼念和对家属的安慰。
点击了解 >
参加告别仪式送的礼金,一般用白色或素色纸封套包好,有专用的葬礼礼金封包可购买。礼金数额得是单数,常见做法是整百加一,301、501元,这是为了避免偶数带来的不吉利含义,在中国文化里,“双”与“伤”谐音。
点击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