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过世的风俗青岛城市
在青岛,老人过世有不少风俗呢。
老人病危时,家人会尽量让老人在正屋明间的灵床上咽气,这叫“挺丧”或“送终”,还会提前为老人沐浴更衣,要是老人没换衣服就去世了,亲属会觉得遗憾。
人去世后,不能说“死”字,一般说“老了”“去世”“逝世”。
接着要给死者脸上遮张黄表纸,在门前树起招魂幡,挂上魂帛,幡上纸钱数量和死者年龄一样,有的还会登上屋顶呼喊“招魂”。
然后要去当地“土地庙”报庙三天,每天早、中、晚饭前送三次,叫“报朝庙”“报午庙”“报晚庙”。
入殓通常在死后当天、第二天或第三天,死者是女性的话,一定要有娘家人在场,得到老舅首肯才能入殓。
钉钉子时亲属要喊死者“躲钉”,再向棺盖上撒五色粮,大殓就完成了。
之后每天三次烧纸哭祭,叫“捻香”,直到出殡。
富裕人家会请僧道念经超度亡灵。
出殡前要请“阴阳”先生“开殃榜”定出殡日期,告诉亲友。
还要准备各种纸制的“金银山”“摇钱树”等陪葬品,请来吹鼓手、抬杠者和执事人等。
启灵由司仪主持,亲属大哭,背棺者进入“灵堂”。
下葬后主持礼仪者领长子谢客,再举行辞灵仪式,子女行三拜九叩礼,葬礼就结束了。
从死者去世日起,每七天要焚香烧纸祭祀,叫“烧七”。
一年时的忌日要“烧周年”,胶州等地家人一年不能穿红着绿,过年贴蓝纸对联。
三周年时墓祭仪式和五七基本相同,之后子女就可脱去孝服,恢复正常生活。
现在青岛推行火化,提倡文明祭扫新风尚,集体共祭、家庭追思和网上祭祀等方式都很流行。
青岛作为沿海城市,海葬也比较常见,树葬、花葬等生态葬形式,既环保又符合现代理念。
服务咨询
如果您有 临终关怀、入殓化妆、灵车接运、殡葬用品、灵堂布置、追悼告别、墓地安葬、祭祀追思、绿色殡葬 等方面的相关服务需求,欢迎拨打24小时服务专线:95154。我们提供免费咨询服务,专业团队将竭诚为您答疑解惑,提供一站式殡葬礼仪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