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广西农村出殡抬棺材的风俗是什么

时间:2025-03-21 15:05:25人气:36

在广西农村,不同民族出殡抬棺材的风俗不太一样。

壮族出殡时辰一般选在上午,出殡前要在家中举行隆重的“家祭”。

在环江县城管乡,家人先以鸡鸭等供祭,致哀词,行三跪九叩礼,然后亲朋依次祭奠,宣读祭文。

出殡时,会有亲属提着装有鞭炮、纸钱的篮子在前面,一路燃炮撒纸钱,道公一路敲锣打鼓,持利剑在前开路。

灵柩紧跟道公之后,孝男孝女披麻带孝扶着灵柩前面,亲友在后面送葬。

灵柩在行进途中绝对不能着地,一直到墓地。

天峨县百定那边,死者年满六十岁为“初寿”,送葬抬棺可用八人;

七十岁以上死者为“中寿”,可入大棺,至少要用八人抬;

八十岁以上死者为“上寿”,需十六人用黑布条攀着棺材抬送,就像八仙齐出动,抬死者成仙。

隆安、天等这些地方,出殡多选在黎明前,出殡时孝女持火把前导,抬灵柩出门时,孝子要五体投地,伏跪于门前,让棺材从头上抬过,这叫“垫丧”或“负棺”。

大新县一些地方,儿媳不送翁姑出葬,由女儿背酒肉饭罐,持火把前导,儿子执幡在前,女婿抬棺木前头,其他房族亲友依次抬中间及后头。

汉族的话,灵川一带出殡前有“辞堂”、外家路祭的习俗,祭毕由道士起柩,孝子先行领路,丢纸钱,亲友持挽幛列队于后,一直送到坟场。

全州汉族出殡时,要抬棺绕村中街巷一周,叫“游街告别”。

棺木经过每家大门,这家主人就挥泪鸣炮送行,孝子得向他跪下拜谢,等他扶起捧灵牌的孝子,队伍才继续走。

钟山县公安乡汉族出殡至村中,要停棺摆路祭,让死者再享食族亲设的香火。

永福一带汉族出殡时,抬棺的人会故意走得慢,有时还在原地打转,这时孝子就在一旁跪着求情。

合浦汉族出殡时会有两人扮武士,画花脸,持关刀,在前面导柩而行,叫“开山劈路”。

瑶族出殡各支系不同。

金秀部分瑶族(花篮瑶)出殡时,孝子伏身于棺下的禾把上,还会盛饭一碗,分两半,一半留在家里,另一半用纸包裹,和棺材一起送走。

部分瑶族(茶山瑶)出殡前一日,会把死者生前用品拿到棺前用火熏一次。

出殡时,由道公作法“开路”送葬,并且在棺未出门之前,先派一人沿着抬棺经过的路径一路喊叫,提示村人,这叫“喊车”,村人听到就会关门。

龙胜部分瑶族(盘瑶)出殡时,先由“理事”主持“响祭”仪式,在棺前列长桌,供上猪头、猪尾、猪脚及鸡、鱼、酒、饭等,致悼词祭奠。

祭毕鸣炮奏哀乐,族人抬棺,孝子捧灵牌前导,亲友随后送葬。

苗族送殡时,南丹中堡、河池拔贡和龙胜、隆林等地,会椎牛击鼓,或吹唢呐芦笙,火把前导,抬棺到墓地安葬。

老人过世裹以白布,缚于竹架或梯子上,抬尸出门时,死者有女婿的话,大女婿要抬首架上一端,另一端由死者的长子抬。

侗族出殡前先请道师作法,行“上祭”礼,给死者“开路”,祭毕就抬棺上山,抬棺者呼声阵阵,簇拥而去。

仫佬族“出山”时请法师杀小鸡,淋血于棺,作“开路”仪式。

祭品摆在灵位前,孝子孝孙等依次到柩前跪拜、奠酒,为死者饯行。

祭毕抬棺出门时,舅舅会把带来的猪肉自割一半留给丧家,然后由道公碎碗起棺,孝子捧灵位、持孝棍,走在送葬队伍前面,风雨不避,逢人须下跪。

毛南族出殡时,由孝子背刀持“幡”先行。

要是葬地远,就先把棺盖抬走,或只留一块底板抬尸,到葬地后重新整棺入殓,把捆在死者身上的三根麻绳取下,再捆在孝子身上带回家。

有的孝男还会戴上死者生前戴过的雨帽,埋葬后把帽子盖在坟顶。

服务咨询

如果您有 临终关怀入殓化妆灵车接运殡葬用品灵堂布置追悼告别墓地安葬祭祀追思绿色殡葬 等方面的相关服务需求,欢迎拨打24小时服务专线:95154。我们提供免费咨询服务,专业团队将竭诚为您答疑解惑,提供一站式殡葬礼仪服务。

免责声明:部分文章信息来源于网络以及网友投稿,请读者仅供参考。本网站只负责对文章进行整理、排版、编辑,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本站文章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尽快处理。
微信客服 拨打电话

95154
7*24小时
全国殡葬服务专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