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出殡祭拜古代说法有哪些

时间:2025-04-02 16:36:51人气:44

在古代,出殡祭拜有不少讲究和说法呢。

就说哭丧吧,这可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它是儒家礼仪之一,出自周礼。

出殡的时候,全体后代男人们得“唱哭”,要是不哭,按照民间旧俗,会被当成不孝。

哭的音量也有讲究,要是死者在黄泉路上没有响亮的哭声相伴,那可是会被周围人笑话的,子孙后代也会被认为是不孝、大逆不道。

还有挽歌,最早是由执绋者唱挽歌送丧,这风俗从汉代就开始了,汉武帝那时候就有。

挽歌有代表性的作品,《薤露》是王公贵人出殡时唱的,《蒿里》是士大夫和一般百姓出殡时唱的。

出殡时送葬的人还得“皆执绋”,就是用绳子一端拴住灵车,大家一起手拉灵车。

不同身份的人下葬也有区别,国君下葬用“四綍,二碑”,大夫用“二綍,二碑”,士只用“二綍”,然后把柩放进墓圹里掩埋。

古代对出殡日期也很看重,迷信的说法是,人在刚日死,要选柔日下葬;

柔日死,就选刚日下葬,得搭配好,不然不吉利。

还有奇月、偶月的讲究,下奇月死者,在偶月下葬;

偶月死者,在奇月下葬。

有些地方还有埋葬忌月的习俗,张、王、李、赵四姓人,禁忌六、腊月动土葬埋;

其余姓氏,三、九月禁忌动土葬埋。

要是忌月有丧事,就得排到三七、五七殓葬,避开忌月。

旧时民间还忌“重丧”。

浙江一带说的“重丧”,是死者出生的年月日和死时的时辰有干支重字,遇上这种情况,要举行特殊丧仪,在三、五更盖棺,抬到郊外,丧家不穿麻,不能哭,七日后才呼号奔告亲朋,再补丧礼。

台湾一带的“重丧”则是指某种葬埋忌日,在重丧日安葬要采取一些仪式,写符咒字来破解。

这些出殡祭拜的古代说法,有些是迷信观念,有些则体现了当时的礼仪文化和人们对死者的尊重、怀念之情。

服务咨询

如果您有 临终关怀入殓化妆灵车接运殡葬用品灵堂布置追悼告别墓地安葬祭祀追思绿色殡葬 等方面的相关服务需求,欢迎拨打24小时服务专线:95154。我们提供免费咨询服务,专业团队将竭诚为您答疑解惑,提供一站式殡葬礼仪服务。

免责声明:部分文章信息来源于网络以及网友投稿,请读者仅供参考。本网站只负责对文章进行整理、排版、编辑,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本站文章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尽快处理。
微信客服 拨打电话

95154
7*24小时
全国殡葬服务专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