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什么是祭祖文化
发布时间:2022-08-20 16:36:20 文章分类:行业百科 文章编辑:浅谈什么是祭祖文化 阅读:

1、祭祖的心理原因
祭祀祖先是祭祀文化中一个重要的分支,其本质是人们对自己祖先的虔诚与信奉,这种情感最初来源于人们对于灵魂的信仰,认为灵魂和人格化的自然力量可以主宰人间的福祸。
虽然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于灵魂、鬼神之说有了比较深的认识,但是期盼丰收,驱邪避祸的的心理,仍然会在一定程度上支配人们的精神生活。
虽然孔子提出了“子不语怪力乱神”的说法,相信有鬼神,但不主张崇拜鬼神,这是一种认知上的进步,但是对于幸福美好生活的追求,无论在任何时代都是一样的。
所以祖先崇拜在各国民间信仰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加上与先祖在血缘和感情上的天然亲近,祭祖便不仅仅是祈求庇护和保佑,也是一种对祖先的尊重和怀念。
2、祭祖文化的形成
我国古代的基本家庭观是宗族制,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组合成一个大家庭,大家各有分工,在族长的带领下,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加上儒家对于父子、君臣等纲常关系的灌输,使得祖先、长辈具有极高的地位,所以祭祖这一行为便很好理解了。
祭祀祖先的地方被称为宗祠,又称为祠堂,被视为宗族的象征。自周朝开始,我国便有了宗族制度,《礼记·王制》中对帝王以及贵族的宗庙制度已经有了记载,起初能拥有宗庙的都是达官显贵,“尊君卑臣,无敢营宗庙者。汉世多建祠堂于墓所”便是当时的社会现状。
到了宋朝时期,朱熹提出了建立祠堂的设想,每个家族建立供奉“高、曾、祖、祢”四世神主的祠堂四龛,宗法制家国一体的观念逐渐加强,又反向促进了祭祀文化的发展。宗族家庭观念是形成祭祀文化的必要条件,祭祀这一行为又使得宗法制得以强化,两者相辅相成。
到了后期,祭祖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宗族内的祖先,还扩展到了在社会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人和民族英雄,例如黄帝陵祭祀、端午节祭祀等。
祭拜的对象从狭义的祖先变成了整个民族内具有崇高历史地位的人物,祭拜行为也不在偏重于祈求祖先的庇佑,而是表达对于先祖的尊重、敬佩以及对于创造美好生活的期望。
标题:浅谈什么是祭祖文化 地址:https://95154.cn/bingzangbaike/12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