殡葬改革的目的和意义是什么?殡葬改革的背景。
发布时间:2022-10-10 15:28:34 文章分类:殡仪服务 文章编辑:殡葬改革的目的和意义是什么? 阅读:

殡葬改革的目的和意义是什么?
殡葬改革是我们党和政府一贯倡导的一项社会改革,通过广泛深入地进行宣传,不仅有利于建立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促进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也有利于促进社会风气的好转。同时,是保护中华民族生存环境和生存条件的迫切需要。
(一)有利于节约土地和林木资源。据统计,我国每年有近10万亩土地变成公墓和坟场,耗费木材500多万立方米。然而,我国人均土地面积仅占世界人均水平的三分之一;人均耕地面积仅1.4亩,排名世界第113位;森林覆盖率不到14%,人均占有林地排名世界第118位。
(二)有利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出大殡、行大礼,丧事活动大操大办;封建迷信用品琳琅满目,劳民伤财,这是农村丧葬的真实写照。在农村,旧的丧葬习俗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极不适应。推行农村殡葬改革,就是要引导广大群众自觉抵制封建迷信活动,改革旧的丧葬陋习,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三)有利于和谐社会建设。在农村因丧事活动而引发的民间纠纷时有发生。按照丧葬习俗,谁家有人过世,要在家里摆放2—3天,办理丧事时,鞭炮声声,哀乐阵阵,披麻戴孝,招摇过市,严重影响到其它村民的正常生活,因办丧而引发的土地、林地等纠纷比较频繁。为此,推行农村殡葬改革,也有利于和谐乡村建设。
(四)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农村老人去世,大都因为身患多种疾病,大多具有一定的传染性。因此,将遗体火化尽可能减少传染病的传播范围,采取生态葬尽最大努力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
殡葬改革的背景
殡葬的礼仪和习俗随着社会经济、政治的发展和文明程度的提高而变化。世界各国民族众多,殡葬习俗纷繁庞杂。历史上,中国各民族有天葬、水葬、土葬、火葬、野葬、崖葬、保存干尸等多种葬法,广大汉族地区以土葬最为普遍,火葬在历史上曾受封建统治者禁止。古希腊罗马时期实行过火葬,中世纪时盛行土葬,到文艺复兴后,火葬重又复兴,19世纪欧洲推行火葬运动,当代世界工业发达国家普遍采用火葬处置遗体。
中国人的世界观与西方人不同,讲究“土者,人之所命者也!”由于历代统治者历经两千年的时间内推行封建迷信的葬制、丧礼,使土葬、厚葬、各种迷信活动和铺张浪费现象十分严重,并形成一种具有习惯势力的社会风俗。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不久,即采取行政力量和群众力量相结合的办法,开展了殡葬改革活动。但是,在短时间内强制群众实行火葬,恐怕行不通,因此,必须逐步改革,通过党员引导和政策支持,逐步使群众改革土葬,实行薄葬,文明、俭朴、节约办丧事的殡葬礼俗。减少铺张浪费的靡靡之风。树立良好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之风。
殡葬改革的目的和意义是什么呢,殡葬改革的目的和意义是规范殡葬习俗,进一步优化和简化殡葬习俗,有利于我国的生态环境保护。大家可以去95154殡葬服务平台了解殡葬改革的目的和意义。
标题:殡葬改革的目的和意义是什么?殡葬改革的背景。 地址:https://95154.cn/bingyifuwu/18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