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办白事需要什么讲究
在山东办白事有不少讲究呢。
老人快不行的时候,儿女得给擦洗身体,换上寿衣,然后把老人移到正房明间的灵床上,这叫“移床”,是为了符合“寿终正寝”的意思,儿女得在灵床前守着老人,陪他度过最后时光,这叫“送终”。
老人去世了,不能说“死”,要说“老了”“走了”,“过世了”。
接着要在大门上贴白纸,把纸做的丧幡用长杆挑起来,按男左女右挂在大门旁边,告诉邻居家有丧事。
然后得去报庙送汤,男女眷属都得参加,按辈分大小排好,男的在前,女的在后,由死者同辈的长者在前面带路,提着浆水瓦罐,一路洒到土地庙。
女眷走到半路停下,跪着哭祭,男眷到庙前烧香纸。
之后连续三天都得送汤。
还得安排子侄去给亲友报丧,这叫“传丧”,有“传丧不空口”的说法,传丧的人到了亲友家,亲友得马上准备饭给他吃,哪怕亲戚住得近,得每家都招待,不能让传丧的人空口走。
死者的女儿、儿媳这些女晚辈听到消息得赶紧回家奔丧,快到村口就得一路哭着到灵堂。
入殓,死者入棺一般在去世当日,第二天,灵柩前得设供桌,摆供品、香炉、蜡台,供奉死者灵牌。
以前一般在家停棺三天出殡,有钱人家停的时间长,有“五七殡”“七七殡”,最长的还有“百日殡”。
这段时间子孙得守灵,男的不剃头,女的不梳发,吃得简单,晚上也睡不好。
死者亲人都得穿孝衣、戴孝帽,按亲疏和辈分分不同等级。
吊孝从入殓开始到出殡结束,一般在三天内。
远支族人还有邻里来吊孝一般送香纸就行,大户人家办丧,至亲好友还会送挽联、挽幛。
男客来吊孝,孝子得在灵前迎接,陪着磕头“谢孝”,女客来就由女眷陪哭。
合棺前要移开棺盖,亲属绕棺大哭向遗体告别,然后用七根“子孙钉”把棺盖钉好,死者是女性,合棺得有娘家人在场,还得娘舅同意才行。
送盘缠也是个讲究,合棺后,亲属要到土地庙给死者送纸扎的房子、纸袋这些,富裕人家纸制祭品更多。
送盘缠一般和出殡前最后一次送汤一起进行,在村头,土地庙前把东西烧掉。
殡葬那天,早上得派人去坟地挖坑,孝子要先去焚香纸,用“三牲”祭坑,有的还烧祭文。
坑挖好得留人看着。
上午出殡前最后一次送汤回来就移棺起灵,开始殡葬仪式。
起灵时吹鼓手大号一响,抬棺者就进灵堂抬棺出门,叫“背棺”,死者亲属哭着送灵。
棺材抬出来放在大杠上,加上棺罩,由8人,16人抬到坟地。
送殡队伍前面是吹鼓手、仪仗队和“执事”,“执事”负责指挥和沿路撒纸钱,孝子在后面,手拖丧棒,一路哭,按“执事”指挥跪,走,亲友按辈分跟着,女眷穿孝衣,头顶白布,跟在灵后哭。
到了坟地落棺下葬,有的还要为死者神主牌举行点主仪式,棺材放进坑后,按“照山”定好方向,盖上土板、席子,撒上五谷,孝子每人捧三把土撒在上面,然后众人培土垒坟,坟堆起来后把丧棒插在坟头,奠酒上香烧纸,孝子和众人叩拜,殡葬仪式就结束了。
葬后第三天,亲属要给新坟添土,叫“圆坟”。
从亡故那天算起,每隔七天,亲属都要到坟地祭奠,到“七七”为止,叫“过七”“烧七”,“五七”是大奠,亲族都参加。
死者去世第100天还有三年内的生日、逝日,子女也都要到坟地祭奠,叫“过百日”“过生日”“过周年”,三周年最重要,过了三周年,子女才能脱去孝服,不再守孝。
服务咨询
如果您有 临终关怀、入殓化妆、灵车接运、殡葬用品、灵堂布置、追悼告别、墓地安葬、祭祀追思、绿色殡葬 等方面的相关服务需求,欢迎拨打24小时服务专线:95154。我们提供免费咨询服务,专业团队将竭诚为您答疑解惑,提供一站式殡葬礼仪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