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常见传统祭祀时间有哪些?
中国,这个拥有五千年文明史的古老国度,其深厚的文化底蕴中蕴含着丰富的传统祭祀习俗。在众多传统祭祀时间中,95154小编为大家介绍15个常见的祭祀节日。
1.元日
时间:正月初一
习俗:祭祀,放鞭炮,出行。
2.人日
时间:正月初七
习俗:戴人胜(人日节时,中国女子用彩纸、丝帛、软金银等材料制成小人的形状,戴于头上。也贴于屏风等处)、赠花胜、吃七宝羹、出游登高、称体重、捞鱼生
3.龙抬头
时间:二月二
习俗:恭祭华胥氏过“龙头节”,充满了崇拜龙的思想观念,以为龙治水行雨,决定庄稼丰歉,万万得罪不可。旧时这天早晨,人们要敬奉碾子,传说碾子是青龙的化身。有的还把磙子支起来,表示“龙抬头”,以显尊贵、图吉利。妇女忌做针线怕“扎瞎了龙眼”;不磨面,不碾米,不行大车,怕“砸断了龙腰、龙尾”。吃“鼓撅”(手搓面条),俗称“顶门棍”。炒玉米
4.元宵节
时间:农历正月十五
习俗 由于元宵有张灯、看灯的习俗,民间又习称为“灯节”。此外还有吃元宵、踩高跷、猜灯谜、舞龙、赏花灯舞狮子等风俗。
5.观音诞
时间:二月十九
习俗:祈福法会。通过宗教团体举办各种相应的活动,宣扬观音的慈悲与奉献精神,提倡学习观音以自我观照和自省自观为根本的慈悲救渡胸怀,并提升本身的处事应世智慧。
6.上巳节,壮族始祖生日
时间:三月三
习俗:壮族传统踏青歌节,也是壮族祭祖、祭拜盘古、布洛陀始祖的重要日子。也是广西壮族、汉族、瑶族、侗族、苗族等民族传统节日。 歌节不仅是弘扬民族文化的盛会,亦是民族经济交流的盛会。据记载,歌节已有上千年历史。壮族山歌的发展尤为突出,歌会十分盛行,在古代男女青年聚集街头或江边饮宴欢歌。到了清代,形成了数百人以致数千人聚唱的大规模"歌圩。
7.清明节
时间:公历四月四-六日 (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清明”那一天)
习俗:按照旧的习俗,扫墓时,人们要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在亲人墓前,再将纸钱焚化,为坟墓培上新土,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然后叩头行礼祭拜,最后吃掉酒食回家。
8.浴佛节
时间:四月八
习俗:信众会到寺院,参与浴佛、献花、献果、供僧、供舍利、演戏等等节目。
9.端午节
时间:农历五月初五
习俗:悬钟馗像:钟馗捉鬼,是端午节习俗。在江淮地区,家家都悬钟馗像,用以镇宅驱邪。挂艾叶菖蒲榕枝:在端午节,家家都以菖蒲、艾叶、榴花、蒜头、龙船花、榕枝,制成人形称为艾人。将艾叶悬于堂中,剪为虎形或剪彩为小虎,贴以艾叶,妇人争相佩戴,以僻邪驱瘴。用菖蒲作剑,插于门楣,有驱魔祛鬼之神效。赛龙舟 . 吃粽子 ,饮雄黄酒:此种习俗,在长江流域地区的人家很盛行。佩香囊: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不但有避邪驱瘟之意,而且有襟头点缀之风。
10.伏羊节、洗晒节
时间:六月六 习俗:洗浴、晒物、洗象、晒经、赏荷、看谷秀等。
11.七夕节
时间:农历七月初七
习俗:妇女于七夕夜向织女星穿针乞巧等风俗,现在受西方国家的影响,中国越来越多的情侣把那天视为中国情人节,男女双方会互赠礼物,或外出约会。
12.中元节
俗称鬼节,七月半,佛教称为盂兰盆节
时间:七月十二到七月十五
习俗:祭祖,准备牲礼、烧酒、糕点、糖果、水果等,甚至全猪(闽南语俗称神猪)、全羊等祭品举办祭祀活动,以慰在人世间游玩的众家好兄弟(闽南语对幽灵的敬称),并祈求自己全年的平安顺利。
13.重阳节
时间:9月9日
习俗:登高 ,吃重阳糕 , 赏菊,插茱萸和簪菊花,重阳酒”即用优质糯米酿成的甜酒,于重阳节装进小陶瓷坛子密封保存。
14.过苗年
时间:十月下旬“卯”(兔)日
习俗:斗牛、赛马、跳芦笙、游方、“踩花山”,“跳场”,“跳年”,“跳月”,“吃排家饭”、百狮会。
15.除夕
时间:农历十二月三十
习俗: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在春节这一传统节日期间,我国的汉族和大多数少数民族都会举行各种各样的庆祝活动,这些活动大多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活动形式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中国的祭祀、节日、习俗、地域都复杂交错,紧密联系,有一些现在都取消了,不分保留下来,在农村保留得比较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