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丧葬文化的特征是什么?丧葬文化特征简介
因为受到了历史因素、政治因素等多重因素的影响,我国不同民族之间的丧葬方式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但是通过各种各样丧葬方式的外在现象可以发现任何一种丧葬方式都能够体现出各个民族的文化传统。所以从这个层面来看探讨葬式的文化特征有利于我们对中华文化有更深刻的了解。儒家文化向来以“一天人”、“重伦理”而著称。
所谓“一天人”即认为天人本来合一,人生的最高理想就是自觉地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把天看成是人的根本。儒家文化的这两大基本特征对我国(特别是汉族)丧葬活动的各个环节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由此形成了我国丧葬文化的如下两大特色:
一是从天人合一、主体与客体相互消融的高度来认识和处理丧葬问题。早在新石器农耕时代,由于人们的种植收获必须顺应四时季候、地形水利的变化,因而对天时、地理形成了种种神秘的观念,并把人的死亡同自然界的奇异事件相联系,这种观念后来由儒家加以强化,进而对后世产生了深广的影响。如:把皇帝的生死同某一星体的出没相联系,因地震造成的皇陵崩塌,因雷击导致的宫廷失火更成为印证一朝一代兴盛衰败的先天预兆。这种天人感应的观念在死者墓地的选择方面体现的更为淋漓尽致,尤以传统的风水术为最。人死了,首先是请风水先生来勘察死人所葬之地,因为人受命于天地,最终还要回归天地之中。阴宅的自然地理关系到子孙后代的生死变化,相地得宜,则人丁盛旺,子孙多福,相地失宜,则衰败萧条,殃及子孙。早在先秦时代就有观天相地的传统。
二是受传统伦理思想的支配,强调尊卑等级,不容犯上僭越。丧葬活动因其悲哀的气氛,隆重的形式,构成了我国社会的一种重要的文化形式。死者生前的地位与尊严,传统的社会价值观念等都通过丧葬活动得以体现,以《礼记》为例,该书作为中国礼仪之大全,其中对自天子至庶民的各种丧葬仪式进行了十分明确的规定。在死者的称谓方面,“天子死曰崩,诸侯曰薨,大夫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透过上述种种规定,不难看出,整个丧葬过程的各个环节,依死者身份各异,尊卑贵贱异常分明,王公贵族生时享尽天下荣华富贵,死时也要随身带走此生的富贵、地位和尊严,由此构成了我国丧葬文化的又一大突出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