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丧葬文化中的宗族文化是什么?丧葬文化中的三种内容

文章分类:殡葬常识 发表时间:2024-06-15 16:03:04
导读了解中国古代殡葬制度中的招魂仪式、椁墓以及黄泉下的世界,以及驮侯夫人墓的发现,引发对于生死观的思考。通过探究丧葬文化,我们能够了解古人对于死后生活的想象与向往。

丧葬文化中的宗族文化是什么?这个问题由95154殡葬服务平台来为广大的网友进行详细的解答,我们为广大网友讲解的是丧葬文化中的三种内容。只要你认真阅读,关于丧葬文化中的宗族文化是什么这样的问题,你也就有了答案。

一、殡葬制度的历史

人们关于死亡的观念、死后出路的想象决定了殡葬制度,也促成了其改变。最早的殡葬方式是将死者遗骸收入陶棺中;让死者真正有了独立空间的是“椁葬”-竖穴墓,最早的出现在公元前2000年,是从商到汉的主导墓葬类型。

二、你没有了解过的殡葬仪式

《葬律》中提到,人死后要先进行“招魂”之礼,就是对生命进行最后一次抢救,确认死亡,进行“始死奠”。

第一阶段的招魂,原因是死者魂魄分离,招魂是避免死者的魂变成各种妖魔鬼怪在外飘散害人,得招换回来接受祭奠,这样就得安息了。

招魂用的死者的衣服,听着耳熟吧,我小时候还经常听到小孩子哭闹,老奶奶的解释是“吓着了、魂儿吓丢了”,解决方式是用小孩衣服去招魂。附有死者灵魂的衣服在后续的祭奠中要进入坟墓的。

第二部分的小敛、大敛,以及棺柩的装饰,典型的例子是长沙马王堆汉墓(建于汉初,公元前168年),虽然是在汉初,但完全符合对“楚制”的描述。1号墓主人是当地封君轪侯的夫人,轪侯夫人的尸体出土时就是用了20多层衣服包裹、捆扎。

轪侯夫人的尸体保持得非常好,同“绞衾制”的多次衣服包裹有关,也是因为厚达1米多的白膏泥隔绝了椁墓,形成了一个完整、自足的黄泉下的世界。

三、“棺椁”千万别弄混

轪侯夫人墓是典型的“椁墓”。我们一般说的“棺椁”是两种不同的东西,椁是套在棺外面的木质结构,是个带盖的大木盒子,在下葬时置于竖式墓坑内,所以这也称为“竖穴墓”,轪侯夫人的墓坑有16米深。

棺放在椁内,椁内还有较多空间放陪葬品,再盖上盖子封上封土作为标记,是个封闭独立空间,无墓道,封闭后不能再打开。

“葬也者,藏也”,是希望黄泉下的永生不被打扰。轪侯夫人椁中出土了大量随葬品,衣服、食物、俑所代表的仆从,体现的就是“事死如生”让死者在黄泉下继续生活的观念。

轪侯夫人的棺椁共四层,最内棺被称为“柩”,装饰纹样为几何图案,同驮侯夫人身上衣服的花纹相同;棺盖上有一副长达2米的T型帛画,上部对着死者的头部铺设,这样,驮侯夫人、柩、帛画就形成一体化的核心单元,同外部的三层棺椁分开。

最外层的椁完全是黑色的,并无装饰,是代表死亡。第二层椁也是黑底漆绘,绘有云纹以及各种祥瑞动物图案,包括舞者、乐者、九尾狐、骑鹿仙人等。

棺前端最下方中央有个极小人,只绘有半身,意思是驮侯夫人刚刚进入受到祥瑞保护的地府。第三层椁为鲜红底漆绘,代表阳、生命、不死。

中国的殡葬仪式繁琐,现在已经大多不再采用,但是在古代,这代表着人们对于死后生活的想象,也体现着他们对长生的向往。

免责声明:部分文章信息来源于网络以及网友投稿,本网站只负责对文章进行整理、排版、编辑,是出于传递 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本站文章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尽快处理。 对于本站原创文章,未经该站站长授权,禁止任何单位,个人,媒体复制,转载,如有侵权者,福瑞万佳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文章目录
  • 导读

  • 一、殡葬制度的历史

  • 二、你没有了解过的殡葬仪式

  • · 招魂
  • · 小敛、大敛,以及棺柩的装饰
  • 三、“棺椁”千万别弄混

微信客服 拨打电话

95154
7*24小时
全国殡葬服务专线

返回顶部